国共两党共同推崇的民国元首

林森突遇车祸,还有一种通行的说法,即5月10日,林森在国民政府公毕,在回官邸的路上,与一车相撞,汽车反弹到路边的树上,林森头部受到震动,当时只是略感不适。至12日上午准备赴国府出席外国大使递交国书仪式,上车后感到右脚发麻,动作困难,在将要到达国府时突然晕厥。之后的三天中,国民政府未作任何报道。直到5月16日,才在《》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:

此后,几乎每天都由文官处发布林森的病情公告,在《》上对外公布,包括血压、呼吸、脉搏等。中央在重庆出版的《新华日报》,以及重庆各主要报纸,根据文官处发布的消息,每天也刊出了有关林森病况的报道。

自林森车祸后,各方对此事都十分关注。美国总统罗斯福、英王乔治等特发来电报表示慰问,美国大使、苏联大使等外国使节也前往探视林森的病况。

中央主席亦对林森的病情表示了慰问,并特意委托周恩来为代表前往林森的林园官邸探视。周恩来前往探视后,发现林森所住的双河桥官邸靠近新建成的成渝公路,林森躺在病榻上就能听见不远处汽车的轰鸣声。为此,周恩来特向重庆当局建议,将这条路进行改道,以确保林森主席能安静地休息。很快,当局责成有关施工单位,将成渝公路进行了改道。

此后,林森病情一直不太稳定。至7月31日,病情开始恶化,8月1日下午7时零4分,林森在双河桥官邸病逝,终年76岁。

林森逝世后,重庆的《》、《新华日报》等主要报纸,都刊载了国民政府文官处发布的林森患病经过的公告及逝世的消息。解放区的报纸也迅速报道了林森逝世的消息。

8月1日当晚11时半,国民党即召开了中常会,通过由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的决议,以及林森的治丧事宜。

国民政府通知五院及各部,各省市政府,并昭告国民周知;外交部通知各国驻华使领馆,并转知驻在国政府,并昭告侨胞。8月1日起,所有党政军机关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。全国各机关下半旗致哀一个月,民间下半旗三天。中央广播电台则反复播放林森在1943年元旦发表的坚持抗战到底演说的广播讲话录音。

大殓的灵堂设在林森的双河桥林园主席官邸。8月2日为公祭日。党政军官员首先进行了公祭。重庆全市停止交通三分钟,民众肃立,鸣礼炮101响。

8月7日上午,公祭林森的典礼分别在重庆的双河桥、市内的新运服务所以及夫子池忠义堂举行。典礼开始后,每隔30秒,即鸣放礼炮一发,直至101响。官方及民间人士络绎不绝地前往吊唁。同时,在重庆以及全国各地都设置灵堂进行了吊唁活动。

1943年11月17日,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将林森葬于重庆双河街山洞的林园。国民政府为林森修了一座规模不大的水泥陵墓,外形颇似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主席谭延闿的陵墓,但没有谭墓那么多的墓道、祭堂、亭台楼阁等建筑。由叶楚伧作墓志铭的铭文,吴敬恒篆额,居正缮写碑文。文曰:……公生平宁静淡泊,勤整廉贞,举措抑扬,不私奸匿,造次颠沛,不离规矩,居常和易,童稚可亲。临大难,持大节,则峥峥岳岳,凛乎如神……林森逝世后,国民党亦称其为“一代完人”、“千秋模范”。

林森逝世后,国民政府发布褒崇令曰:林故主席子超先生,以高龄钜德,任职十有二年,恭已临民,睿谟默运,育成民德,邦本用宁。故能临大事,决大疑,处变而不惊,慎谋而能断。洵足光耀史乘,表率群伦。

其不免有溢美之词,但在国民党党政军界,以林森如此洁身自好,平易近人,不媚权势,恬静淡泊,而且受到各方尊重、口碑颇佳,恐怕真是凤毛麟角了。

林森逝世时,正值抗战进入艰苦的时期。由于林森力主国共合作,竭力推崇包括在内的各党各派组成的国民参政会,一贯坚持“抗战到底”,坚决反对卖国求和;是一位德高望重、清廉持正、与世无争且很得人缘的国家元首,所以不仅国民党内对他很尊重,全国各个阶层、各个党派对林森的逝世也都十分关注。

8月2日,中央在重庆出版的机关报《新华日报》,为林森的逝世专门发表了一篇社论,题为《为元首逝世致哀》。中央主席亲自为中央起草了唁电,悼念林森的逝世。电报的全文如下:

国民政府林主席治丧委员会公鉴:国府主席林公,领导抗战,功在国家。兹闻溘逝,痛悼同深!谨此致唁。中国中央委员会。八月四日。

“领导抗战,功在国家”,这是中国不计前嫌,从全民族利益出发,对林森在抗战中坚持国共合作、团结御侮、奉行坚决抵抗日军侵略政策的言行给予的充分肯定,也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。

会场庄重肃穆,台上悬挂着林森的巨幅遗照,两侧放满了花圈,正面横批书有“追悼国府林故主席,要实行革命的,反对封建买办的法西斯主义”一行大字,会场遍贴“坚持抗战、团结进步”等标语。大会由林伯渠主祭,吴玉章与续范亭陪祭,边区政府分区的两名专员为司仪。林伯渠发表讲话说,我与林故主席都是同盟会老友,老国民党员。他的逝世,于公于私都甚悲悼……他并以延安各界的名义发布了“公祭林故主席祭文”,要求全国各界“在抗战空前险恶之秋,坚持抗战,团结进步,反对投降、分裂、倒退,再接再厉,驱敌出国,中华民族自当独立于地球”,全国人民要“风雨同舟,不胜不休,争取自由……”林故主席“如而有知,必赋同仇”。各位发言者都高度评价了林森团结抗战到底的一贯精神,抨击了国民党少数将领对抗战前途的失望、作战不力、甚至投降,以及顽固派不顾抗战大局对边区政府的进攻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